焦點
-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電競品牌十二年經營有成,獲得PCDIY!第十三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2017「主機板、顯示卡、電競筆電最佳品牌」肯定!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電競品牌,如今已邁入第12個年頭,這次華碩ROG在「PCDIY!第十三屆2017玩家票選品牌大賞」中也展現出其實力,獲得玩家們一致肯定,在電競筆電、主機板、顯示卡等產品的評選中,皆脫穎而出並獲選最佳品牌。由此可見華碩ROG電競產品已深植玩家心目中,成為心目中最理想的第一品牌。 為深入了解華碩ROG產品所與生俱來的獨特魅力,我們特別來到位於台北市北投區的華碩電腦總部,專訪華碩「ROG玩家共和國」的背後靈魂人物,讓華碩電腦ROG全球行銷總監 尤彥博先生、華碩電腦主機板事業處產品企劃一處產品企劃二部資深經理 黃彥超先生、華碩電腦VGA產品企劃部副理 楊承翰先生,一同來跟玩家們分享華碩「ROG玩家共和國」產品卓越出眾的背後秘辛! 為了解華碩在電競領域如何出類拔萃,我們藉由採訪華碩ROG背後的重要人物,透過他們的分享,讓讀者更了解ROG品牌的經營策略,以及ROG產品企劃與定位。 我們知道華碩的子品牌ROG(玩家共和國),是為提供玩家最好品質與效能的產品而生。如今ROG邁向第12週年,是否簡述一下ROG品牌的發跡、典故與起源? 在華碩剛開始在2006年規劃Gaming品牌的時候,就先針對全球已是市占率第一的主機板產品線開始做研究,除了一般使用者需要的功能之外,我們也發現有一些特定族群在使用我們的主機板做一些比較不同的事情,像是遊戲玩家、DIY用戶、超頻玩家們,都有不同的特殊需求,華碩很重視這些族群的訴求,當市場上其他業者尚未專注做這塊市場時,華碩認為這塊市場是值得開發的,於是就另闢「ROG玩家共和國」的產品線,來設計出針對這些不同族群需求的高階產品。 一開始,華碩ROG是先在主機板產品上推出,隨後顯示卡,接著是筆電,也一起納入ROG的產品線。隨著ROG產品的叫好又叫座,接著ROG也繼續擴增到更多其他的產品線與產品項目。而ROG的品牌精神,就在於不斷發想出玩家們真正需求的產品,將玩家心裡尚未想到的需求給實踐出來。以顯示卡為例,當狂熱級消費者在插上該顯示卡時,他還需要哪些元素(例如超頻、燈效、簡易設定等等)。 而在ROG品牌經營與成長的過程中,由於玩家種類與市場的改變,包含DIY玩家、專業玩家、超頻玩家、遊戲玩家們,都有各自經營的社群。ROG團隊更透過研究這些社群的真正需求,透過多次的對話,以推出真正符合這些類型玩家們需求的產品,賦予最佳使用體驗,讓玩家們逐漸認同ROG這個品牌的價值。 當今電競風潮興起,ROG的產品戰線也拉得更廣。從板卡延伸到螢幕、電競周邊、網通、筆電與桌機。是否請介紹ROG目前與未來的產品線規劃與走向?並說明ROG品牌與正規ASUS品牌的產品定位與分界點。 就產品定位來說,ROG品牌就是定位在玩家(Gamer),而ASUS品牌定位在於一般使用者(Generic User),既然TA(目標客群)不同,產品的設計所鎖定的特點、特色上,不管從外觀和功能上,都會有頗大的差異。目前ROG還是定位在最高端,針對Hardcore愛玩硬體的玩家來打造,當然中階還有水冷玩家、超頻玩家、改機玩家,這些也都屬於ROG的範疇。 至於ROG和ROG Strix的不同處,在於ROG Strix屬於ROG旗下一個系列,以主機板來說也許有部份重疊,但比較Hardcore的玩家,會選擇ROG,而比較玩一些主流eSport遊戲類型(如LoL、DOTA 2),則可以選擇ROG Strix。至於比較入門(Entry)的玩家,我們最近也導入了TUF Gaming這個品牌,以上就是我們目前在玩家市場方面的布局。 至於純ASUS品牌,就是一般消費者的使用情境而做產品定位,像是偶爾拿來打Game,平常是上網、文書、工作等等,主要是用電腦來做多種用途的使用者。因此ROG與ASUS品牌的定位,可說是非常明確的。 就品牌定位,ASUS與ROG的調性是非常不一樣的。在一些Brand Report(品牌調查報告)中,提到ROG就是比較具備Powerful(強大的)、Luxury(奢華的),主打Professional(專業的)、Gamer(玩家的)、Hardcore(硬派)的印象,而ASUS的品牌則是比較偏向Elegant(典雅)、Intelligent(智慧)的印象,這也跟我們所要表達的品牌訴求是不謀而合。 至於Gamer市場部份,其實玩家在意的就是效能、穩定,因此ASUS Gaming跟TUF Gaming品牌的產品,都是可以滿足這些玩家的基本與必要(Essential)的需求,若這些玩家需要更多的功能與特色,就可以往上走,選擇ROG品牌的產品。 至於ROG目前想要主打的Slogan(口號),以目前台灣來說,就是「天生無懼」,賦予玩家最棒的遊戲體驗,並帶領玩家們獲得冠軍。若你仔細看ROG的Logo,就可以發現其實裡面有很多含意,有銳利的眼神、無懼的眼神,而在ROG經營了這幾年下來,也帶給玩家們驕傲的感覺,讓玩家們渴望擁有這樣的產品,驕傲的使用它。 在華碩內部,我們喜歡講「難行門」、「易行門」,我們都是喜歡挑戰難的,因此我們做出來的產品才能明顯跟別人不一樣,這也就是我們抱著「無懼」的精神,去挑戰新的技術應用,以研發出更棒的產品,讓用戶享受到最新科技的產品,並帶領消費者用於挑戰與擁抱新科技! 我們深知,唯有追求創新,才能為產品帶來更寬廣的應用與更高效能,同時提升品牌的價值。ROG正是朝著這樣的創新之路邁進,是否分享ROG在追求極致過程中,所經歷的有趣故事,以及奮鬥至今的心路歷程? 以追求極限的部份,我就以超頻的部份來做例子。因為在整個DIY市場中,我們剛成立ROG品牌時,超頻就是我們主機板必備的元素之一,直到今天都存在。在X99時代,我們的工程師透過研究Haswell-E CPU在2011-pin這些額外的pin腳,發現到可以打破效能屏障,因此在主機板的LGA-2011 CPU插槽上,加入額外的接腳至2084-pin,我們稱之為OC Socket,可使超頻效果突破20%以上,讓不少極限超頻玩家再次打破超頻記錄。 後來Intel原廠也同意我們的作法,使得後來在Broadwell-E CPU時代也把這些pin腳選項也開出來,並開放給所有的用戶使用,由此可見,我們華碩自許為產業的推手,將某世代產品的極限再往上突破,不僅獲得玩家讚賞,甚至獲得原廠的認同,最後有看到好的結果,就算再辛苦也算是值得且欣慰的。 在顯示卡部份,華碩ROG的工程師們也花了不少的努力,來做出其他競爭者所沒有的產品,例如像是ARES(AMD)和MARS(NVIDIA)的雙GPU系列,從最早分開的兩片GPU架構,想辦法去連接起來做成類似夾心餅乾的設計,到後來可以做在同一張PCB板子上,都是投注不少研發時間與心力,並與AMD和NVIDIA原廠溝通之後,所呈現出來的超級旗艦顯示卡,是其他競爭者無法超越的產品。 至於Matrix系列是主打極致超頻的顯示卡,以獨特的記憶體超頻技術,加上當時這系列顯示卡的側面以RGB LED燈來呈現出顯示卡運作狀態,可說是走在時代尖端,同時是開創RGB燈效先河的顯示卡產品。此外,在新技術的導入方面,我們後來也推出了海神(Poseidon)系列顯示卡,就是同時可以空冷或水冷的Hybrid設計,讓市場驚豔。總的來說,我們經常會構思如何做出更棒、更酷的顯示卡,來呈現給各位玩家。 我再做個補充。在華碩ROG團隊中,我們不斷的在自我期許,將導入新技術視為一項挑戰,不僅與原廠、策略夥伴合作,甚至push(推升)他們的產品到更高端的境界。例如近兩年所推出的水冷電競筆電,其內建的GTX 980M GPU,其實都已經鎖頻了,我們就與原廠溝通,說服他們將鎖頻機制拿掉,以讓整個產業有更多可以發揮的市場空間,結果如願了,使得我們後來的產品能夠將效能推升到更高。 此外,像是1080 Max-Q的產品,我們華碩也是NVIDIA主要合作廠商,我們做出的樣品也正符合NVIDIA所要傳達出來的產品概念,因此也成為Launch Partner(產品上市期的首席策略夥伴)。談到這個產品的研發過程中,我們面臨了不少挑戰,為了同時兼顧輕薄與效能,此時散熱設計必須做到能夠快速排出,因此要是能在相同尺寸產品中,引出更多的廢熱空氣,達到快速對流的效果,就必須導入不同於傳統的作法才行,於是也就做出你我所看到的掀起底蓋的獨特設計。而為了追求更極致,我們除了輕薄、高效能,還要追求低噪音,因此做出了這一部同業無法追上的旗艦級產品。當看到在市場叫好又叫座,也激勵我們並轉化成下一次成長的動力,以做出市場上前所未有的傑作。 近年來電競市場當紅,是否透漏華碩認為「電競」需要具備哪些元素?並實際應用於到華碩的產品內。 我先就產品面來說明,就遊戲玩家而言,網路連線就是要傳輸穩定不延遲,音效就是要能夠精確辨位,而整個系統則是先要求穩定,再來追求效能,當然Frame Rate(每秒畫格數)越高越好,至於螢幕的更新率也越高越好,正如當今電競玩家們,也開始追求120Hz甚至240Hz更新率的產品,讓他們在玩遊戲時有更棒的視覺體驗。 再看電競周邊方面,像是鍵盤、滑鼠、耳機等,這些則是要求其Polling Rate(每秒輪詢率)、反應時間,而像滑鼠則還要重視定位性,像是拉直線、直線加速方面,就要能夠穩定的畫出來。其他像是手感與使用情境方面,以LoL遊戲為例,需要常按右鍵,因此就會設計成右鍵手感更好,並做成左右對稱的小滑鼠,甚至可以將上蓋與按鈕做分離式設計,讓其按起來更清脆又快速。至於射擊類遊戲,由於需要狙擊,因此在Gladius II加入了獨特的DPI狙擊鍵,只要按住時,就能降低DPI,以方便玩家做細部瞄準。 整體來說,電競其實算是滿籠統的,因為要看是哪一方面的電競遊戲,像是FPS之類(如Overwatch)、MOBA類(如LoL),甚至PUBG(絕地求生)這類的遊戲,因為遊戲類型的不同,所對應到的電競需求與使用情境,也會有所不同。此外像是PUBG遊戲爆紅,帶動了7.1聲道的電競耳機需求的激增,因為這類耳機可以讓玩家更精準聽到敵人的位置。此外,PUBG這類遊戲又跟CS、Overwatch類型的遊戲不大一樣,因為這類型遊戲,大部分的時間是比較安靜的,當有風吹草動時,像是腳步聲、車子引擎聲、槍聲出現時,7.1聲道的耳機就能精準定位聲音方向,以幫助玩家贏得最後勝利而吃雞。 其他像是燈光部份,坦白說可視為點綴之用,並非必要性的電競元素。綜合上述來說,電競基本上,就是能夠符合上述的實際應用情景需求,搭配玩家信仰圖騰以及e-Sports對戰時的情境等相關元素,所堆砌出來的產品。 在電競元素方面,其中一個就是效能,當然再來是貼心的設計,讓產品散發出真正的電競魂。以顯示卡為例,同樣是1070的顯示卡,電競級的顯示卡就具備更良好散熱設計,提供更好的效能,讓遊戲跑得更穩,FPS值不會亂跳,這些都會幫助玩家贏得遊戲最終的勝利!因此,「幫助玩家們能夠贏」這件事情,可說是我們在設計產品時,非常重視的元素。 至於在電競螢幕方面,由於不少遊戲戰隊非常重視Refresh Rate,因此針對不同的使用需求,我們推出了240Hz的電競螢幕,而電競筆電也導入了120Hz/144Hz的螢幕,以符合這些遊戲戰隊們在玩FPS遊戲時,能夠提供更好的視覺體驗。 透過上述的說明,其實我們所要表達的,就是「遊戲」(Game)和「電競」(e-Sport)是有差別的!就跟電腦零組件產品中,我們就有分別針對超頻者(Overclocker)和玩家(Gamer)所打造的產品,因為他們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再看系統產品方面,一般玩家對於遊戲的要求,是要做到Immersive身歷其境的感覺,要追求玩得爽!但是對電競來說,玩家要求的就是要Win(贏)!因為輸贏的差別不是只有堆規格而已,當競爭對手只是一味的推出效能更強、黑色造型、有燈效的筆電,就稱之電競筆電,我們認為這可能不夠尊重廣大的電競愛好者。我們是透過參與和贊助各式電競活動,甚至主持電競比賽,藉由與遊戲開發者、專業電競玩家們、遊戲社群的意見反饋,來了解電競玩家真正需求。以我們推出的各式ROG Strix電競筆電來說,其實就是針對不同類型遊戲所強調的不同重點,而去做不同的規劃,例如MOBA類的則在螢幕上提供更好色澤以辨識敵我,而PUBG類則在音效上做到更精準的聽聲辨位。總之,這些產品都是針對電競玩家在玩遊戲所遇到的情境而量身打造,都是針對目的性(也就是「贏」)所開發出來的產品,是可以真正幫助電競玩家們「贏」的秘密武器!而非只是讓玩家玩得爽,輸贏無關緊要的感覺。 就產品方面來介紹,2017年的板卡市場可說是非常熱鬧。以主機板來看,華碩推出了Intel 299系列搭配Core i9、Intel 300系列搭配Coffee Lake等主機板,再加上AMD X399搭配Ryzen Threadripper、X370搭配Ryzen 7/5/3等主機板,且各晶片組都有不同的定位的主機板產品,可說是萬「板」齊發。尤在支援水冷、Aura Sync RGB同步燈效、支援燈條、插槽護甲、3D列印、極致超頻…等功能,皆令玩家們趨之若騖。2018年開始將有更多特色的新產品推出,是否請簡述在主機板加入這些特色的策略,以及所堅持理念? 華碩ROG在產品規劃時,其實就是針對TA(目標客群)來規劃,從第一張主機板推出時,就不是以價格帶來區分。也由於ROG產品的初衷是針對玩家所打造,而「玩家」又分很多種,因此我們產品也針對不同玩家來區分出不同的產品線。例如Extreme就是主打水冷玩家、追求最新技術的玩家,在主機板加入了監控水冷的設計,並開放接頭定義給第三方的廠商來做設計相容的水冷頭。至於APEX則主打極致超頻玩家市場,提供液態氮超頻,以及兩條DIMM的特規設計(比較好超頻),加上DIMM.2的子卡設計,讓其散熱性更好。至於Formula和Code則提供外殼,則提供改機者有更好的整體外型呈現,搭配AURA與裝甲的完美結合,以打造出酷炫的電腦主機。 上述是針對可能玩硬體比玩軟體還多的玩家所設計的產品,至於真正玩遊戲的Gamer方面,也就是玩軟體為主要目的的玩家方面,我們另闢ROG Strix品牌,像是HERO則在音效方面(如Sonic Studio)做了強化,甚至提供Sonic Radar「看」聲辨位,以滿足遊戲玩家們在影音上追求極致的需求。 由於晶片平台太多了,針對不同外型需求,我們也推出ATX、mATX、ITX,甚至最近買mini-ITX規格的玩家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原則上,我們就是針對TA的角度,來細分不同客群所需要的產品。這也就是大家能夠在市面上看到琳瑯滿目的ROG產品原因! 在電競筆電方面,華碩ROG 又超前一步領先對手,讓玩家們驚豔。是否簡述華碩在電競筆電設計上如何突破與創新? 其實華碩品牌DNA都一樣,我們在每一代產品突破與創新的動力,還是根基在對於TA的觀察,我們做出什麼樣的產品才能對我們的TA負責任。至於ROG創新方面,當別人認為第一個推出搭配最新Intel CPU或是DDR4的筆電,就是創新時,華碩認為的創新是比較偏向「發明」,是想辦法做出市場上前所未有的產品。諸如水冷筆電,就是基於這樣的概念而實作出來的產品。另外就是從市場觀察到有某些需求即將成為趨勢,華碩就會與其他廠商一起合作,做前期的測試與導入,將其拱成流行趨勢。例如導入144Hz的筆電螢幕。 此外,我們也根據一些當紅3A遊戲的控制需求,來將必要的元素導入,例如我們與微軟合作,在G703裡面直接內建 Xbox Wireless接收器,讓玩家可以直接拿Xbox搖桿來與筆電配對,不需額外連接USB接收器,也不用擔心會不見。 如今已是2018年,是否分享一下華碩在ROG板卡、筆電,以及其他產品線(甚至因應挖礦需求的產品)之市場布局呢?華碩ROG在2018年間,會有什麼樣的新產品推出,值得讓消費者期待? 顯示卡方面,效能還是我們著重的項目。以這台我們與迎廣(IN WIN)合作所推出的最新顯示卡外接盒XG Station Pro來說,就是採用全鋁的設計,可拿來搭配Ultrabook或MacBook使用,讓玩家可以出外工作,回家玩遊戲。在造型上,我們以太空灰為主題,與MacBook也很搭,比起先前的產品更對Mac族的胃。在安裝上,也做得非常方便,不需要螺絲起子即可打開。在內裝部份,我們將電源供應器取出,改用類似筆電的變壓器設計,騰出來的側面空間來配置兩組超大散熱風扇,一個是吸風,一個是抽風,讓其散熱效率做到更優化,這可說是市面上尚未有的設計概念。 因此,這代的顯示卡外接盒上,我們就尺寸、價格、效能上,都重新設計,讓玩家們更能接受這樣的產品。此外,我們也了解Intel在未來的平台規劃中,會將Thunderbolt 3整合至下一代的處理器產品,屆時就如同USB一樣,每一台筆電都將會支援Thunderbolt 3。我們看到這將是未來的趨勢,所以提早布局這樣的產品,並於CES 2018首次亮相。 至於雙GPU顯示卡的規劃,其實當NVIDIA在Pascal架構的GPU(GeForce 10系列)推出之後,就已將4-way SLI的功能砍成2-way,而在我們自己的市場 調查中,由於我們長期與GPU-Z合作,從其內部取得到的資訊,也發現到真正有使用SLI的玩家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最近則是跌到6~7%,不到一成,表示大部分的玩家都是以單卡來執行遊戲的。因此為服務更廣大的玩家需求,我們在規劃Psscal這一代的顯示卡時,就全部以單GPU搭配雙Slot的更優化散熱設計,以堆砌出更高的效能與更安靜的運作環境。 至於挖礦顯示卡方面,我們也有推出以B2B為主的產品,像是P104、P106 (NVIDIA的專屬礦卡),以及AMD的RX470,我們也都有推出。 在主機板方面,2018年上半年會推出的,就是Intel的300系列,以及AMD的400系列。在高階產品的規劃方面,諸如先前的X399(AMD)、X299(Intel)之外,新平台推出之後,我們也會有對應的主機板上市。至於其他周邊方面,像是電競方面的鍵盤、滑鼠、耳機,我們還會有更多新品推出,就請玩家們拭目以待! 在筆電方面,主要還是會維持目前的市場策略。在高階產品方面,還是會著重在提供3A遊戲的最佳體驗,至於ROG Strix方面,則同樣主打電競的市場。至於標準產品方面,我們還會持續推出社群或戰隊專屬版本,像是2017年有推出Faker Edition。至於創新產品方面,我們華碩也有一些不同於以往Form Factor的案子正在進行中,同樣也請玩家們拭目以待。 至於ARM架構的筆電方面,我們華碩與高通合作推出了NovaGo筆電,由於其主打的優勢是超長時效、全時上網,比較適合一般行動族群使用。我認為目前ARM還暫時不會踩到電競這塊市場,畢竟電競方面要求的是以效能為主,再加上目前3A級遊戲都是x86架構來看,ROG就是要營造出最棒的遊戲體驗,因此短期內是不會有ARM的電競筆電推出。 再看手機方面,其實電競手機這種產品,我們華碩早在第一天做手機時,就有考慮到這個方面的應用與需求,我們內部有做了許多相關研究與討論,在推出以電競為主的手機時,是否能滿足玩家們的期待。因此在電競手機產品方面,我們還在持續觀察中。 我們樂見電腦組裝風氣如今仍魅力不減,玩家不管是買整機,或是自己DIY一台電競主機,華碩都有對應的產品線提供玩家們選擇。以華碩而言,這兩種市場會比較重視哪邊的發展,當消費者到ASUS旗艦店時,會優先推廣哪一塊?此外,為倡導組裝電腦的風氣與樂趣,華碩有什麼樣的戰略或策略呢? 在DIY與整機市場中,我們華碩是並重的,我們內部有不同的BU(事業群),會根據各自負責的產品線來耕耘各自的市場,以公司的立場,是不會特別偏重哪一塊。以市調資料來看,不管是Gaming DIY(組裝牌電競電腦)或是Gaming Laptop(電競筆電)在全球的都是40~50%市場成長率在成長,因此我們的策略還是會同時並重。至於ASUS旗艦店方面,主要是看客戶的需求,而去推銷消費者最想要的產品。 由於我們產品定位與訴求是非常準確的,對於消費者來說,華碩旗艦店主要還是會根據他們的需求與預算,來推薦適合他們的產品。今天消費者要輕薄、玩遊戲要求順暢,就可以考慮ROG Zephyrus(西風之神),若消費者預算有限,想玩射擊遊戲,那麼就可以選擇ROG Strix系列的產品。 在板卡產品,以我們在校園巡迴活動時,就有發現學生們還是有在玩DIY,因此目前在DIY市場的策略,我們還是會以Aura Sync為主,把所有電腦零組件,包括機殼、DRAM、螢幕等產品的燈效都串起來,透過一套軟體來做整體控制,這也是其他廠商所做不到的特色,也是華碩的優勢所在。至於組裝桌機部份,我們會持續透過與通路緊密的合作,鼓勵他們將華碩板卡產品放在主機內,以繼續投入Powered by ASUS認證主機的推廣,讓消費者買到就可以享受到最棒的產品體驗。 以華碩ROG來說,我們擁有最完整的Portfolio(產品組合),且產品實力與陣容堅強,當消費者走進華碩旗艦店時,就可以從中發現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而對於組裝桌機來說,有些玩家會想要強烈展現出自己的個性,因此產品的選擇權仍是在消費者身上,而華碩則是提供各種不同的產品,讓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這次華碩榮獲PCDIY! 2017玩家票選「主機板、顯示卡、電競筆電」的最佳品牌肯定,請發表得獎感言! 這次華碩顯示卡產品,能夠獲選消費者心目中的最佳品牌,首先要感謝玩家們的肯定與支持。這也表示玩家們有看到我們在產品上做了許多努力與突破,這是最讓我們開心的事情。再來是由於玩家使用我們的產品,讓遊戲不卡頓,進而幫助他們能在遊戲「贏」得勝利,這也是令我們開心且感動的事情。 華碩主機板這次獲選消費者心目中的最佳品牌,首先也是要感謝玩家們的肯定,也要感謝PCDIY!持續在這個產業經營。DIY本來就是華碩的根本,我們從不放棄這塊市場,因此華碩接下來還是會持續在這塊市場深耕,讓DIY「再次偉大」。 華碩筆電這邊,也要感謝讀者們、玩家、Hardcore玩家們的肯定,當然也要感謝PCDIY!提供這樣的平台,讓更多消費者有機會看到華碩在各方面的努力與心力,而華碩ROG的每個產品,都是這十幾年來所累積的品牌精神,讓大家能夠感受到華碩是用心在經營品牌,提供最佳的感動給消費者。這次獲得品牌票選第一名,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鼓勵,讓我們有動力在每一代新產品推出時,持續挑戰更多不可能,並持續追求創新。 透過這次的專訪,我們可以深刻體驗到,華碩在追求創新之路上的堅持,以及持續提供最佳產品使用體驗的精神。因此這次在「PCDIY!第十三屆2017玩家票選品牌大賞」中,華碩的產品可說是大滿貫,在許多產品線都獲得消費者最佳品牌的肯定殊榮,可說是實至名歸! 我們也期待華碩在2018年,無論是電競筆電、主機板、顯示卡等產品,或是其他產品線,都會繼續推出讓消費者更驚豔的產品,讓消費者持續抱持著華碩ROG天生無懼的精神,在電腦使用上,或是在電競遊戲上,都能幫助他們提升使用效率,贏得勝利!創造出各自最精彩的人生!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玩家票選】: →更多的【PCDIY! 品牌故事】: →更多的【PCDIY! 成功案例】: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更多Coffee Lake-S可用晶片組即將推出,新旗艦Z390下半年見
根據目前外傳的消息來看,4月初Intel會推出H370、B360、H310等,Coffee Lake-S處理器適用的新晶片組。除此之外,Intel其實還有個盤算,預定下半年推出Z390成為新旗艦。Z390的存在並非新鮮事,盛傳Intel有意為Coffee Lake-S家族,增加8核心、16線程這樣的處理器新成員,外界預估Z390主要就是為此而生。 Z390其他已知賣點,像是終於有原生USB 3.1 Gen 2,此外還整併IEEE 802.11ac無線網路、SDXC(SDA 3.0)讀卡機等更多功能。大家並不陌生的工具軟體AIDA64,日前釋出5.95.4569 beta版本,更新資訊出現支援Z390的字樣。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如果Z390確實將在下半年推出,那麼理應當進入設計測試驗證階段了吧。 回過頭再聊聊H370、B360、H310部分,依照Intel供貨時程與主機板廠商動作速度而定,主機板實體產品應該會分批上市銷售。當前唯一選擇Z370晶片組,主機板價格大多要4,000元起跳,反觀這3款新品預估會落在2,000~3,500元區間,將有助於降低Coffee Lake-S裝機成本。
-
國際瑪利歐日,Google Maps讓瑪利歐帶你導航、瑪利歐賽車登陸iOS與Android
聽說3/10是國際瑪利歐日,因為Mario與 Mar10長得很像,為此Nintendo與Google合作在Google Maps設計了一項小彩蛋。無論你是iOS或Android使用者,只要啟動「開車」導航模式,並按下右下角的問號方塊,就可以讓瑪利歐為你帶路!而且行進過程中該左轉右轉的時候也會有熟悉的音效,這個功能將會開放一週,還沒玩過的朋友們可以立刻開啟Google Maps玩玩看哦!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jJPpIzTkwA 瑪利歐導航啟動教學! 附帶一提,上個月Nintendo在自家推特上宣布《瑪利歐賽車》將登陸iOS與Android,預計於2019年3月推出。《瑪利歐賽車》從1992年開始,至2017年已有了八款系列作品,但以往都只能在各種家用主機及掌機上玩,且也不能連線,時地都很受限。將來出了智慧型手機版就能隨時隨地和朋友連線比賽,到時候揪團一起用智慧型手機競速一下吧,然後用龜殼砸爆朋友!對不起我沒有朋友… 瑪利歐導航活動期間:3月10日至3月16日。 《Super Mario Run》特價期間:3月10日至3月25日。
-
MATZKA的最愛!全台首間PlayStation概念店開幕
由台灣索尼互動娛樂(SIET)與其最大經銷商普雷伊聯手打造的PlayStation概念店今日開幕啦!而今天的開幕活動不僅邀請到偶像男團 SpeXial 的偉晉、風田與知名音樂人 MATZKA 一起來打電玩,也找來人氣實況主葉子、小葵主持並擔任一日店長為大家服務,一群喜愛遊戲的人齊聚一堂,特別有趣!知名音樂人 MATZKA表示:這間店的位置選的太完美了,以後陪女友或是老婆來逛街都不怕了。 這間坐落於信義威秀對面、新光三越A11入口處的概念店,最大的特色是擁有200吋巨型顯示器,讓玩家可以用大螢幕體驗各種遊戲,估計將來也會用於各種實體活動。而概念店內,也有許多主機、遊戲、各種配件展示,更設置了VR遊戲體驗區,讓男性玩家可以在陪女朋友逛街之餘,也有一個地方落腳休息。不僅如此,店內還提供各種各樣的周邊商品供玩家選購,有興趣的玩家們可以找時間走一趟囉! PCDIY!的編輯部也有參與這次開幕活動,並錄製了一支影片,趕快來看看吧!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_esgEt8aWs 營業時間:週日~週四 11:00-21:30 週五、週六11:00-22:00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11號1樓
-
Windows 10 S 「作業系統」將變成一種「模式」,讓每個用戶能「享用」其優勢
自微軟於2017/5/2在 (原名Windows 10 Cloud)之後,其原先主要設定的競爭對手是Chromebook。用更精簡的作業系統,並提供提供Minecraft (當個創世神)遊戲的教育版與Office 365教育版一年份,搭載至入門級的筆電上,以搶奪Chromebook在教育市場的大餅。 有關於更多Windows 10 S的功能,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微軟持續推廣,並將這款Simplified(簡化)版本的作業系統搭載於自家Surface Laptop,讓大家可以「體驗」到Windows 10 S所帶來的輕便與極簡風格。若覺得Windows 10 S上手了,想要升級到Windows 10 Home版本,也可以「免費」升級上去。 隨著Windows 10 S導入Windows 10家族,成為有如Windows 7 Starter版本的簡易Windows 10,但只允許執行Windows Store裡面的應用程式(也就是UWP平台的應用程式)。這樣一來,使用者就無法透過一般熟悉的側載(Sideload)方式,來執行一般Win32的應用程式(也就是一般的.EXE檔案),也因此消費者必須優先登入Windows帳號(也就是Outlook、MSN、Hotmail等帳號),並透過Windows軟體市集,來下載UWP的應用程式,才能執行更多的應用。 在,他表示: 我們使用Win10S讓那些想要有「較少麻煩」/「保證效能」版本的學校或企業,做為一種選擇。明年時,10S將成為現有版本中的一種「模式」,而不再是獨立版本了。所以......我認為屆時不需要再去提到它,這樣也是滿正確的/好的。 也就是說,2019年起,消費者安裝Windows 10時,不管你是家用版、專業版,還是教育版、企業版,只要你想要,你就可以切換成Windows 10 S的「模式」,該版本也就是預計將於2019年4月推出的Redstone 4版本。 在也說明了,他們自2017年推出Window 10 S,最初只是要搭配Surface Laptop使用,主要是提供開機更快、使用更安全(讓用戶只能透過微軟商店去下載微軟認證與查驗過的UWP App)、更長的電池壽命與穩定性。他們也收到來自其客戶與合作夥伴的各種反饋,不少人是認為這個版本很棒,如今已有超過20款電腦內建Windows 10 S。但也是有不少人認為這樣的命名,是有點混亂的。一下子10,一下子10S,怎麼升級與切換,讓消費者著實擁有不少困擾。 為此,微軟做了重大決定,也就是Windows 10下一次更新版本,將讓客戶能夠選擇Windows 10 家用版或專業版搭配「S模式」啟用,而商用客戶也能選購Windows 10企業版搭配「S模式」啟用。 也就是說,2019年起,不管是Windows 10 Home、Pro、Enterprise版本,安裝好之後都會自訂將S模式開啟(也就是只能執行Windows Store裡面的應用程式),當然客戶覺得不想要S模式的話,也可以隨時把S模式關閉(也就是可以執行Windows Store裡面的應用程式,以及Win32的.EXE應用程式)。 若您有使用Mac,應該會發現自macOS 10.8版本之後,就無法隨便執行未經認證的應用程式,一旦執行的話,就會被擋住,使用者必須去「系統偏好設定」→「安全性與隱私」做允許的動作,才可以執行該App。這樣的做法,是要讓那些有害軟體無法入侵您的電腦。而經過認證的應用程式,或者從Mac App Store下載的經由Apple認證過的App,就可以直接執行,而不會被擋住。 微軟在Windows 8之後也導入Windows Store,但是由於還是可以執行一般的Win32 App,加上Windows Store 的UWP App的數量太少,而且Windows 8把Start Menu拿掉,使得這個版本一直無法順利推廣,更甭說要推廣UWP App平台了。直到Windows 10微軟終於將Start Menu放回去,市場上的接受度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只是大多程式開發者還是以推出Win32 App的主流方式來讓消費者下載,因此大多數的人幾乎還是使用Win32 App為主。 由於目前的Windows 10 S就是不肯放行那些Win32的應用程式,對於部份消費者來說可能有不少困擾,尤其是當前有太多硬體驅動程式,還是以.EXE程式來安裝,這個版本的確會造成消費者困擾。當然,Windows 10 S從作業系統變成模式之後,消費者就可以自由切換要開啟S模式(安全但不能隨便安裝軟體),或者是關閉S模式(可安裝各種軟體,但有可能裝到有害軟體)。相信這對大多數的用戶來說,還是有些幫助的! 只是,這對企業來說,可能就會有隱憂。因為原本企業配給員工、或學校配給學生用的電腦,就主要是工作用,不太希望他們安裝有的沒的軟體,以免病毒入侵,Windows 10 S「作業系統」的確可以滿足企業、學校追求電腦高度安全使用環境的需求。但是,2019年之後當Windows 10 S「模式」開放後,是否員工或學生就能自由開閉這個S模式,來安裝有的沒的呢?這點可能就是一個隱憂,除非S模式要再搭配一個企業用的密碼或金鑰,這樣可能是比較好的作法。 原先與Windows 10相同使用者介面與體驗的Windows 10 S,原本是針對教育市場而做的刪減版本,使其能夠以更少的電池消耗需求,以達到全天候使用,只是Windows 10 S的主要限制,最大就是無法隨意安裝Win32應用程式,可能有防衛過當,加上上述中有客戶反應版本名稱太過於紊亂,看來這也是微軟考慮將S從「作業系統」改成「模式」的主要原因! 總之,Windows 10 S「模式」即將來臨,可兼顧安全性與開放性。但是否能鼓勵程式設計師紛紛棄Win32程式開發,轉向UWP平台,這就有待後續的發展了!
-
Intel正式推出Optane SSD 800p,每GB儲存成本仍然偏高
Intel劃時代儲存媒體3D XPoint,在消費性固態硬碟方面的應用,是已經推出Optane SSD 900p。進一步策略將往中階市場拓展,新品Optane SSD 800p稍早前曾於CES 2018公開露臉,短暫等待之後現在正式發表推出。Optane SSD 800p是採用M.2 Type 2280尺寸設計,植基於PCIe 3.0 x2 NVMe 1.1傳輸介面,提供58GB與118GB兩種容量選擇。 根據Intel正式釋出的規格來看,Optane SSD 800p最高循序存取速度為讀取1450MB/s、寫入640MB/s,中規中矩落在PCIe 3.0 x2可用頻寬限制內。不過隨機存取部分,標示讀取250K IOPS、寫入140K IOPS,而且存取延遲僅讀取6.75µs、寫入18µs。至於設計參考耐用度,可以達到頗高的365TBW水準,這幾點才是3D XPoint關鍵強項。 Optane SSD 800p價格考驗著玩家運用產品的智慧,118GB定價119美元折合新台幣約5,759元,58GB索價129美元折合新台幣約3,733元。無須精算也能看出每GB儲存成本,高於時下的快閃記憶體製品許多,更是和Optane SSD 900p相當接近。台灣Intel目前尚未取得總部所提供樣品,何時才會引進來銷售也是個問號,因此只能再等等了!
-
ZOTAC正式進軍台灣,推出全系列電競顯示卡、電競主機、迷你電腦,媒體發表會現場直擊
ZOTAC (索泰)為香港商栢能科技(PC Partner)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以ZOTAC為自有品牌,該集團另外還有Inno3D(映眾)、Manly(萬利)兩個品牌,各自主打不同的市場。至於2006年成立的ZOTAC公司,其產品主軸與市場策略,主要是以電競、潮、迷你為主,其產品線非常豐富,包括到主機板、顯示卡、迷你電腦、SSD,以及各式PC周邊產品等等。尤其在迷你電腦產品方面,更可說是ZOTAC的強項,早在什麼NUC、迷你主機出道之前,ZOTAC早就有許多類似的產品,獲得不少歐美商用客戶的青睞! 除了迷你電腦、電競零組件之外,為進軍全球電競市場,ZOTAC也定期舉辦自家ZOTAC Cup電競盃,邀請全世界電競好手,一同加入其電競賽事,爭取最後的高額獎金。隨著ZOTAC的品牌能見度越來越高,加上ZOTAC的產品皆具有鮮明的外觀與不錯的效能,逐漸在電競界取得一席之地。而在Computex展覽中,也能看到ZOTAC的攤位,PCDIY!也報導過該公司在。 只可惜ZOTAC的主要銷售區域,只有在中國大陸、日本、東南亞,以及歐美等地,在台灣方面則比較沒有在主力推廣,對媒體來說要評測ZOTAC的產品,也只能透過其香港總部來取得產品(例如PCDIY!評測過顯示卡)。因此,外界也很難想像一家年年參加Computex Taipei的電腦大廠,怎麼沒有將市場瞄準台灣,這有點像是我在你家擺攤一個禮拜,卻都只賣遊客,而不賣當地本地人的感覺。 當然,也許考量台灣早已有華碩、技嘉、微星(以及華擎,也即將於4月推出顯示卡產品)等強敵在環伺台灣市場,導致ZOTAC進軍台灣市場的興趣缺缺,讓台灣玩家們對於ZOTAC這個品牌也有些陌生!相較於EVGA、GALAX雖然也不是台灣品牌,但他們早就登台了,並販售各式顯示卡與電競產品,在玩家界也有不錯的口碑!看來ZOTAC似乎放棄台灣這塊市場大餅了… 如今,ZOTAC終於打破藩籬,決定2018年正式進軍台灣市場,目前ZOTAC台灣市場是由栢景電子(PC Vision)來經營。在通路夥伴方面,ZOTAC選擇與台灣的3C通路龍頭-聯強國際(Synnex)合作,獨家販售其品牌的產品。在銷售通路,ZOTAC初期選擇與PCHome(網路家庭)與順發3C(Sunfar 3C)合作,未來會再擴展至其他通路。 ZOTAC首先登台的產品,就是其全系列顯示卡,於3/8中午正式在PCHome電商上架,至於實體通路則可以在聯強與順發看得到、買得到。當然除了顯示卡之外,ZOTAC還有電競主機、迷你電腦等產品,會陸續在台上市。因此,目前想要買ZOTAC顯示卡產品的玩家,終於可以在台灣買到享有3+1年的保固的公司正貨,不用再飛到香港去買水貨囉! 接下來,就是ZOTAC這次發表會的簡報與現場直擊! 從這次發表會ZOTAC所展示的名片盒大小的超迷你電腦、世界最小的水冷1080 Ti顯示卡,以及纖體設計的桌上型電競主機,都可以看出ZOTAC透過自家擅長的迷你電腦設計功力,來設計出各種不同大小的電腦整機以及零組件,讓玩家能夠在空間利用上更加靈活。 如今,ZOTAC正式進駐台灣市場,目前先行推出顯示卡產品系列,隨後其他產品線也將會陸續登台,喜歡小電腦的玩家們,值得期待ZOTAC的後續產品上市哦!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ZOTAC 索泰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886 2 2555-2578
-
Google發表Android P開發者預覽版,支援Google Pixel並搭上潮「瀏」設計
在剛剛落幕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之後,Google於3月初發表了最新的Android開發者預覽版,為「安卓」用戶丟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不過Google工程副總裁Dave Burke也提醒各位消費者們:「不建議大家將這個版本做Root的動作,它還只是Beta版本而已。」那這全新的版本究竟叫什麼名字呢? 從開發者報告當中可以看見,目前在這個全新的版本當中,整體有蠻多的變化,接下來就由小W編一一為大家介紹,關於這次首個開發者預覽版所帶來的變化: 一、目前看見的差別在通知欄位改進,增加能夠直接於通知內部做回覆的動作,有點類似於iOS與iMassage的通知處理方式。 二、於聊天室UI畫面做最佳化,琳瑯滿目的更動能夠在應用程式當中,直接進行指紋認證最為與使用者相關。 三、在全新的設計當中,我們也能夠看到Android P限制了閒置的應用程式,使用麥克風、相機或是感應器等權限。(Facebook別想再偷資料囉:P) 四、使用者們也終於能夠透過Wi-Fi RRT(也就是我們熟知到802.11 mc)進行室內定位,甚至能夠透過RTT API再將測量距離附近Wi-Fi的距離,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手機的定位系統更為精準。 五、Android P能夠支援VP9 HDR的影片與HEIF的圖像壓縮。 除了以上這些簡單的變化之外,與消費者最息息相關的就是Android P能夠支援「瀏海」全螢幕設計,也因為目前Android系列的手機也都與iPhone X的設計看齊,我們的Cookie小編也幫各位於統整好,對於想要全螢幕的消費者們,或許可以再等等這次的開發者預覽版成為正式版,到時候就有更完整的手機作業系統能夠用啦! 最後,目前消費者們手上若是有Google自家手機,型號如Pixel,Pixel XL,Pixel 2和Pixel 2 XL的話,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上改版成最新Android P作業系統。不過小W編也要提醒各位消費者們,在更新最新的作業系統之前,別忘了進行備份的動作喔! (1) (2)
-
Nintendo動作頻傳,Direct直播新作發表會與香港Nintendo eShop即將上線
去年(2017)在家用遊戲主機市場掀起陣陣狂潮的Nintendo,除了推出Nintendo Switch外,其獨佔遊戲《超級瑪莉歐.奧德賽》與《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還分別得到了「The Game Award」的「最佳家庭遊戲」與「最佳遊戲」獎項。這樣傲人的成績與風潮也延續到了今年(2018),據說,Nintendo Direct直播發表會與香港Nintendo eShop都準備好了! 香港任天堂日前(6日)宣布,香港的Nintendo Account的Nintendo eShop服務預定將於4月3日正式展開!相信各位玩家們也都知道,目前若是想要於Nintendo eShop上購買數位版的遊戲產品,可能需要將自己的帳號轉換屬地,目前能夠支援的只有日本地區以及歐美地區,所以對於亞洲等其他地區的玩家們算是有些不太友善。 不過各位們也別太擔心,接下來香港地區的Nintendo Switch可以在指定的網站購買與下載遊戲軟體或是DLC的序號,並且透過將序號輸入至Nintendo eShop後就能夠下載。目前依舊無法直接在商店當中直接瀏覽與購買。 香港任天堂最後也有提到幾點特別的注意事項,目前香港的Nintendo eShop是沒有辦法支援透過網路進行對戰或是協力的遊戲,而完整的服務功能目前也尚未有一個時程表。當然,台灣因為在博優總代理離開之後,目前歸於香港任天堂之下所管理,可想而知的也沒有關於台灣 Nintendo eShop上線的時程。 日本任天堂也宣布將於3月9日本周五日本時間早上07:00(GMP+9),台灣則為早上06:00(GMP+8)舉辦線上的,目前已知的消息是將帶來以《瑪利歐網球 王牌高手》為首的Nintendo Switch以及 Nintendo 3DS遊戲相關的新資訊。播出的時間大約為30分鐘。 而該直播也將於YouTube以及niconico生放送播出,其中也知道沒有關於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資訊。小W編也於下方附上直播網址供玩家們做點擊: (YouTube網址官方尚未公布,可能要等到當天才能夠看見連結) 直播網址: niconico生放送:
-
專為Steam設計的掌上型遊戲電腦Smach Z,將於3月15日開始預購
Smach Z終於要開始預購啦!不知各位玩家是否有關注這一則消息?這是由西班牙第三方開發團隊,於2016年9月在IndieGoGo平臺開始進行集資,一款專為Steam遊戲設計的掌上型電腦,而後在同年11月份就得到1293名玩家贊助,達到474,530歐元(約新台幣1720萬元)。雖然不是Steam官方出的產品,但在國外玩家之間也是相當具有話題性。經過幾次跳票之後,這次好像真的要出現了!官網上已經開始倒數預購,並宣布將於2018年5~6月份開始發貨給贊助者,再於2018年第四季正式上市。 既然是方便攜帶的掌上型電腦,首先就要拿筆電出來比較,市面上多數電競類的筆電太大又太重,已經沒有攜帶便利性,文書筆電又沒足夠的效能可以玩遊戲,那麼Smach Z具有怎麼樣的特點呢? 它就是一台真真切切的「電腦」,只是它針對遊戲應用開發所以有手把的設計;若你需要,還是可以安裝平常使用的軟體,因此確實是一台「比筆電還要更方便攜帶」的電腦,而且也能以HDMI連接顯示器,再從USB外接鍵盤、滑鼠等裝置。所以也可以使用你平常在電腦上能用的模擬器:包含Nintendo的紅白機、超級任天堂、N64、GameCube,還有SEGA的Mega Drive,以及PlayStation 1、PlayStation 2等等。不僅如此,它還支援高效率影片編碼(HEVC),所以也可以把它放在客廳接上你的65吋4K大電視,成為一台4K影片播放娛樂主機。 而跟電腦不同的是它還具備陀螺儀,這功能對賽車遊戲來說是一很有趣的操控方式。螢幕是採用6吋面板,解析度可以達到1080p。至於電池續航,不僅只有一顆電池,還設計了可安裝額外第二顆電池,讓續航可以增加5小時。此外,也設計了很多不同的顏色;黑色是基本款就不用說啦,同時也包含Pearl White(超級白)、Red Fire(烈焰紅)、Radioactive Green(輻射綠)、Indigo(太空紫),以上PCDIY!眾員工隨性翻譯。除此之外,還會發行另外兩款由贊助者決定的特殊顏色(但目前還不知道消息)。 根據官方公布的資料,Smach Z在Windows 10玩幾款熱門的PC遊戲,能夠得到還不錯的成績,像是: 巫師3(720p中等設置)~40FPS 異形:孤立(1080p低設置)~50 FPS GTA 5(720p普通設置)~60 FPS 英雄聯盟(1080p高設置)~60 FPS 火箭聯盟(1080p普通設置)~60 FPS 黑暗靈魂3(720p低設置)~40 FPS 不過能跑與跑得好終究還是兩回事,國外有網友利用官方公布數據反推了一下效能,顯示大概相當於NVIDIA GeForce 940M晶片,基本上還是屬於比較差的。但在未正式上市之前,還不知道情況究竟會是如何,PCDIY!會持續追蹤Smach Z的消息,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綜觀以上資訊,經PCDIY!編輯部簡單分析,認為這一款主機鎖定的客群可能會是懷舊玩家、模擬器玩家、獨立遊戲玩家,例如說可以隨時隨地玩星露谷肯定是一大賣點,而Steam有很大一部份的客群正是這類型的玩家,而PC掌機化的潮流或許也會再次發酵。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74zEOy4HPs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